时隔3年多,新加坡迎来了第一个高规格、大规模的中国商业展团,130多家中企参展,北京、重庆、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等省市则进行了投资环境和重大项目推介。
3月22-24日,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联合主办的2023国际产业合作大会暨中国机电产品品牌展览会在新加坡举行。
多家企业告诉第一财经,这是他们在疫情后的第一次出国参展,目的是希望寻找海外合作伙伴,同时通过国际产业合作平台进一步拓展RCEP、“一带一路”的贸易机会,进一步稳定市场份额,增强抗风险能力。
拓展RCEP市场
“疫情几年,今年反而更难一些。”宁波海歌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电熨斗、蒸汽熨斗的小家电企业,出口业务占比超90%。公司营销专员许蒙结说,经历了疫情,一些客户会变得更谨慎,不敢有大动作,而熨斗又非刚需消费品,因此新订单减少。
许蒙结表示,之前公司的出口市场多在欧美,东南亚份额占比最多10%。但疫情期间欧美市场需求下降,东南亚市场依然有增量,所以接下来希望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市场。
河南洛阳佰锐轴承有限公司的外贸业务中,主要出口市场也在欧美,东南亚市场占比不到20%。但随着俄罗斯等市场需求下滑, “我们希望今年东南亚能做到更多。”公司销售经理杨丹说。
据海关统计,今年前2个月,我国进出口总值6.18万亿元,同比微降0.8%。其中,出口3.5万亿元,增长0.9%;进口2.68万亿元,下降2.9%。
在3月20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,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表示,外贸确实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,外需减弱最受大家关注。全球通胀高企,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,对全球贸易构成了持续冲击。
世贸组织近期预测,今年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疲软,预计全年仅增长1%。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在开幕式上视频致辞中表示,疫情对贸易造成的直接损害正在恢复,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。但是,发展的趋势并不完全乐观。
“去年第四季度全球贸易量又有所下滑,短期上下大幅波动的风险依然很大,这主要是三年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所产生的非直接影响因素导致的,包括通胀、能源价格上涨和各种可能突发的黑天鹅事件。”张向晨表示。
对于大量中国企业来说,主动“走出去”开拓市场,是最直接的选择。这其中,RCEP国家又成为重点拓展方向。
张向晨表示,RCEP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,互补性很强,因此合作的机会大于竞争,产业合作将为这一地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新的空间。
数据也显示,2022年,我国对RCEP14个成员国进出口12.95万亿元,增长7.5%,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0.8%。今年前2个月,我国对RCEP成员国合计进出口增长超过3%,高于同期全国进出口增速(-0.8%)。